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9—1116 【介绍】: 宋僧。馀杭人,俗姓唐,字湛然,号安忍子。年十八得度,从神悟禅师讲学天台教观。博究群宗,以律为本。神宗元丰中移灵芝寺,居三十年,世称灵芝尊者。赐谥大智律师。有《资持济缘行宗》、《应法住法报恩诸记》、《芝园集》等。
全宋诗
释元照(一○四八~一一一六)(《释氏疑年录》卷七),字湛如,号安忍子,俗姓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传天台教观,深明教律。神宗元丰中住灵芝崇福寺,历三十年。徽宗政和六年卒,年六十九。赐谥大智律师。有《芝园集》二卷、《补续芝园集》一卷、《芝园遗编》三卷传世。事见《嘉定赤城志》卷三五,《咸淳临安志》卷七○、七九。今录诗四首。
全宋文·卷二四三二
元照(一○四八——一一一六),字湛然,号安忍子,俗姓唐,钱唐馀杭(今属浙江杭州)人。幼出家居祥符寺,后礼神悟大师处谦习天台教观,博究群宗,以律为本。元丰中住持杭州灵芝寺,历三十年。著述颇丰,今存《无量寿经义疏》,《阿弥陀经义疏》,《资持》、《济缘》、《行宗》诸记,又有《芝园集》二卷及《芝苑遗编》、《补续芝园集》等。政和六年卒,年六十九,赐谥大智律师。见《咸淳临安志》卷七○,《释门正统》卷八,《新续高僧传四集》卷二七。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
师名元照。字湛然。馀杭唐氏。少依祥符东藏慧鉴师学毗尼。及见神悟谦公讲天台教观。遂抠衣出门。博究群宗。以律为本。又从广慈受菩萨戒。戒光发见。顿渐律仪罔不兼备。南山一宗蔚然大振。常披布伽黎。杖锡持钵。乞食于市。杨无为赞之曰。持钵出。持钵归。佛心常在四威仪。初入廛时人不识。虚空常有鬼神知。四主郡席。晚居灵芝。凡三十年。众常数百。尝言化当世莫若讲说。垂将来莫若著书。撰资持济缘行宗应法住法报恩诸记。十六观小弥陀义疏。及删定律尼本。共百馀卷。芝园集二十卷。自号安忍子。政和六年秋。命讽普贤行愿品。趺坐而化。渔人皆闻天乐声。建塔灵芝西北。谥大智。 赞曰。 毗尼秘藏  终南著称  中微孰振  大智崛兴 仪合万行  论集诸乘  芝园西迈  天乐来迎
新续高僧传·明律篇第四之一
释元照,字湛然,馀杭唐氏子也。少依祥符东藏慧鉴。年十八通《法华》,试经得度,专学毗尼。及见神悟谦师讲天台教观,博究群宗,以律为本。乃从广慈授菩萨戒,慧定珠圆,威仪中度,纲领条贯,罔不兼备。后嗣法允堪,南山一宗,蔚然大振。常披伽黎,杖锡持钵,乞食于市。苦行清修,遐迩感应,重造明州五台戒坛。坛成,有一老人神气超迈,眉须皓白,进而启曰:“愿献三珠用贺新坛。”叩其姓氏,笑而不答,飘然竟去。因置珠坛心,屡有光异。其后坛主尝会十师,开大法戒,夜分有一僧登坛,忽睹圆光外彻,中见善财童子。僧乃惊呼,众起视之,悉皆环礼。自是益昭虔恳,而珠光所见神异非一,世所罕闻。元丰间继真悟主昭庆。晚居灵芝。三十年摄𪗋讲授,众逾五百,每言“生宏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惟此法门。”有义天远来求法,为授菩萨戒。登坛六十馀会,度者几及万人,所至伽蓝必为结界。政和六年丙申九月一日,集众讽《行愿品》,趺坐而化,葬寺之西北。谥“大智律师”,塔曰“戒光”。著有《资持记》以释《南山行事钞》,《济缘记》以释《羯磨疏》,《行宗记》以释《戒疏》,《住法记》以释《遗教疏》,《报恩记》以释《盂兰盆疏》、《观无量寿佛经》、《弥陀经》诸义疏,及《删定尼戒本》凡百馀卷。尝谓其徒曰:“欲化当世,无如讲说。若垂来兹,必资著述。”故口诵手书,孜孜不辍,累岁积学,老而忘疲,其精诣所至,福应斯闳,珠光祥善,有自来矣。照有《题白云庵》诗曰:“道人倦逢迎,结庵就岩穴。静爱山头云,空濛如积雪。随风亦卷舒,触石更明灭。郤忆古人诗,祗可自怡悦。”照尝持钵乞食,无为居士杨杰颂之曰:“持钵出,持钵归,佛言常在四威仪。初时入廛人不识,虚空自有鬼神知。”又释元复赞云:“毗尼秘藏,终南著称。中微谁振,大智崛兴。仪合万行,论集诸乘。芝园西迈,天乐来迎。”
七言律诗
咏宁国院 北宋 · 释元照
七言律诗
今古区区滚世埃,此中莲社为谁开。
从教靖节攒眉去,却喜刘雷拄步来。
百计坦平心地静,点光回照玉蕖开。
翻嗟当日陶彭泽,拍手空歌归去来
⑴ 宋施谔《淳祐临安志》宁国院条(清抄本)

古风
道人倦逢迎,结庵就岩穴。
静爱山头云,空濛如积雪。
随风亦卷舒,触石更明灭。
却忆古人诗,祗可自怡悦(宋陈起《圣宋高僧诗选》后集下)

筑室已清旷,栽松更幽寂。
为爱金石姿,不逐风霜易。
飕飗合琴引,郁密助山色。
待折最高枝,谈对千拳石(宋林表民《天台续集别编》卷二)

偈颂
僧统号求法,乃见出家心。
未审以何求,为求便等法。
了知求即法,无复更他求。
将求求佛法,何不自求求(《芝园遗编》卷下)

辞赋
吾有三衣,古圣真规。
粗疏麻苧为其体,兽毛蚕口,害命伤慈。
青黑木兰坏其色,五正五间,涉俗生讥。
其奉持也如鸟两翼,其敬护也如身薄皮。
信是恒沙诸佛之标帜,贤圣沙门之轨仪。
九十六道起信之首,二十五有植福之基。
是以坚誓兽王忍死而频加称叹,莲华色女作戏而尽断贪痴。
弘誓甚重,至德难思,龙被免金翅之祸,人得息战敌之危。
末流浮薄,正教衰迟,竞货乱朱之服,卒遭滥吹之嗤。
壮大于贡高我慢,欺压于硕德厖眉。
习以成俗,愚不知非。
汝当敬遵彝范,仰荷恩慈,时时自庆,步步勿离。
潜神乐国兮铢衣自被,垂形忍界兮报服常随。
劫石可销,想斯言而不泯;
太空有尽,谅此志以难移。
按:《道具赋》,续藏经第二编第一○套第三册。

吾有铁钵,裁制合辙。
斗半为量,不大不小;
竹烟熏治,唯光唯洁。
似二分之明珠,若将圆之皎月。
清晨入聚,群心发越。
黄粱倾散,有若金沙;
白淅高堆,宛如积雪。
与香积之变现无殊,比自然之天供何别。
咨尔同舟,宜自檃括。
不耕不粒,不锄不割,有生之命,自何而活?
且夫口腹无厌,贪源叵竭,正念微乖,罗刹已夺。
嗜一时之甘味,为万劫之饥渴。
万金可受,保君未彻;
杯水难堪,圣教明说。
是宜五观无违,三匙有节。
慎勿枉彼信施,以养秽躯;
会须藉此资缘,早求自脱。

吾有坐具,裁量有据。
其色相则一类袈裟,其物体则两重疏布。
长四广三,坏新揲故。
彼形之大者,可用开增;
吾身之小兮,从初制度。
好大恶小,但责他非;
反制为开,焉知自误?
尝闻比丘身者五分之塔也,尼师坛者四方之基也。
是则道者所资,岂宜身之为护?
安禅讲法,敷之无失于威仪;
入聚游方,持之勿离于跬步。
不然,诸律有违制刑科,一生无如法坐处。

吾有漉囊,制造有方。
致练作底,熟铁为匡。
其用泸兮深须谛视,其还放兮切忌损伤。
宜知我佛仁慈,尚不遗于微物;
将使吾曹饮用,得幸免于馀殃。
一化境中,上下皆制;
半由旬内,往返须将。
世多轻略,孰究否臧?
或闻而不制,嗤为小道;
或制而不用,但悬于草堂。
斯由内无慈悯,外恣疏往,塞来蒙之津径,害吾教之纪纲。
汝当存诚捋守,竭力恢张。
岂止四生有赖,抑使三宝增光(《道具赋》。)
往:据文意似当作「狂」。

吾有一锡,裁制有式。
上下三停,耸干六尺。
十二环圜而无缺,示因缘乃死乃生;
两钻开而复同,显空有不离不即。
匪以扶羸,唯将丐食。
执之兮居然寂寂,振之兮其鸣历历。
直欲使诸有门,开三途苦息。
随身所止,悬之屋壁,尘垢易生,长须拂拭。
掷云外兮不以为难,解虎竞兮未须劳力。
幸哉凡愚,踏夫圣迹,外露粗暴,内怀荆棘。
用之舍之兮,能无夕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