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选项

位置
更多分类

作者
朝代

体裁
韵部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肇兴(1831~?),字伯康,号陶村。台湾府彰化县治(今彰化市)人。咸丰三年(1853)入庠邑,补廪膳生。从鹿港拔贡廖春波读书于彰化白沙书院,学习四始六义及唐宋明清诗,表现极为突出。和蔡德芳、曾惟精、廖景瀛合称「白沙书院四杰」。咸丰九年(1859)中举,曾建古香楼作为书房及居处,以读书歌咏自娱。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起事,陈肇兴拒绝戴氏之拉拢,遂遁入武西堡(今南投县集集)之牛牯岭山中。是年七月谋刺戴氏不成,几度濒于险境。闰八月避入集集山中,虽身在军旅,夜晚得閒时,往往秉烛赋诗,追悼阵亡战士,详录戴案经过,题为《咄咄吟》,乃台湾重要的历史文献。同治三年(1864)事平,陈肇兴返回乡里,设帐授学,门生有杨馨兰、杨春华、吴德功、许尚贤等,多为俊才之士。著有《陶村诗稿》六卷,并《咄咄吟》二卷合刊。  陈肇兴的《陶村诗稿》写至戴案结束止,由此作可见清代中叶崛起的台湾士子,思想取向与价值判断。不仅有个人心灵世界及理想抱负的抒写,诗作的关怀重心亦往往与生民百姓密切相关。在形式上,陈氏习惯以长篇歌行来抒怀、言志,诗作风格雄健豪迈。门人吴德功在《陶村诗稿》序文中谓,肇兴之诗胎息于杜甫,可视为清中叶台湾文坛之「诗史」。《陶村诗稿》最早由门人林宗衡等校刊,光绪四年(1878)夏季初刻,乙未之役,版毁于兵燹。后彰化人杨珠浦在大正元年(1912)得抄本于书肆,遂于昭和二年(1937)重刊。民国五十一年(1962)台湾文献丛刊本据杨抄本排印;1971年郑喜夫以连横所藏原刊本为底本〖编者按:据连横《台湾诗荟》创刊号〈遗集待刊预告〉云:「彰化陈伯康孝廉著有《陶村诗稿》八卷,版久毁失,印本亦亡。全台仅存二部,一在余处,一为云林黄君丕承所藏。」〗,另以杨氏本、文丛本合校,是为郑校本。1992年龙文出版社据杨珠浦本重印,而将郑氏校本标注于眉批以供参考,编为「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集第四册。以下作品以杨珠浦版本(以下简称「杨本」)为底本,郑校本(以下简称「郑本」、「郑注」)为辅,进行编校。(施懿琳撰)
陶村诗稿·林序
余生也晚,不获于伯康先生之古香楼而修士相见礼,仅于先生之门下士藉悉其为人,有践绳之节;并读其遗著数篇,爱其质不过朴、丽不伤雅,洵足以光扬缉熙,昭章元妙。然卷帙无完,究不能窥其全豹为憾!近有杨君珠浦者,抱先生之遗集过务滋园而告之曰:『此前清道、咸间陈伯康孝廉之遗著也;惜版已散佚,特为之抄而存之』。余喜而浏览,如见故人。读至七、八卷,觉当日戴万生之乱状历历如现,可藉以知台湾往昔之史迹;其关系于文献,固不少矣。杨君并言欲翻印以存于世;笃矣乎仁者之情,近今罕觏。此不独伯康先生之幸,亦吾台文献保存之幸也。韩昌黎答崔立之书,尝谓『发潜德之幽光』;杨君其有焉。故为加墨简端,表而出之。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丙子)夏,树德村人林耀亭撰于守拙山房。
陶村诗稿·陈肇兴先生略传
陈肇兴先生,字伯康,彰化人。少颖悟,抱豪胆;事亲至孝。曾入邑庠。道光季年,翰林高鸿飞先生署彰化县;提倡风雅,乃聘廖春波先生长白沙书院主讲,以诗赋文课士,高县主躬莅讲席。是以文化大兴,士竞吟咏,就中陈肇兴先生为杰出。先生咸丰八年举于乡;颜所居曰古香楼,读书歌咏以自娱。 迨同治元年戴万生变,先生慨然投笔从军。彰城陷,只身冒险逃入集集。日则奋练强悍民番,援官军、诛叛逆;夜则秉烛赋诗,追悼阵亡将士,语多忠诚壮烈。事平,不仕;设教于里,时雨化人,桃李争妍,而杨馨兰、杨春华、林宗衡、许尚贤,俱列门墙。于是相谋刊此「陶村诗稿」,以惠后学。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六月,彰化杨珠浦辑叙。
陶村诗稿·杨记
「陶村诗稿」共八卷,系磺溪陈肇兴先生壮年时所作也;贵写实、尚平易。余二十五年前,偶然得之书笥;回环三复,不求甚解。民国八年,请示于吴德功先生;先生喜出望外,详为说明:『此卷乃台湾诗学之结晶,现存殆无完本;卷中虽有蛀失,当为补记』。至十年,阅毕;告曰:『好自珍藏』!余以是更加爱惜。屡思翻版,踌躇莫进。此次受林耀亭先生及乡中父老之怂恿,乃决意付印重刊,以公同好,藉以保存台湾地方文学之一助,亦可以谢故吴德功先生指导后学之劳也。爰为之记。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秋,杨珠浦记于南屯爱仁医院。
陶村诗稿·题词
一 一卷新诗百感生,经年避寇赋长征;壮怀不作偷安计,又向桃源起义兵。 二 数载书生戎马间,杜陵史笔纪瀛寰;采风若选「东征集」,咄咄吟中见一斑。 三 浣花溪畔少陵祠,绝代诗才赋乱离;谁料千年才更出,有人继和「北征」诗。 荆楚陈懋烈芍亭顿首拜题。
共471,分24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五言律诗
晓行山中即目 清末近现代初 · 陈肇兴
五言律诗
晓从南冢去,山色尚模糊;
草露行来湿,蛮烟到处无。
泉声随涧转,鸟语隔林呼;
遥望前峰上,朝阳红一隅。
注:南冢,彰化南方之山名。

自大墩归五张犁书馆遇雨口占 清末近现代初 · 陈肇兴
五言律诗
远岫黑云起,长空白日遮;
水声缘路折,雨势挟风斜。
处处鸣丛竹,畦畦落稻花;
遥知烟簇起,已是主人家。

山馆夜坐 清末近现代初 · 陈肇兴
五言律诗
独坐书堂久,孤镫渐失辉。
山空人语亮,城远漏声微。
细雨斜侵户,寒风自掩扉。
倦吟方欲睡,萤火上人衣。

送邱石庄孝廉北上 清末近现代初 · 陈肇兴
五言律诗
屈指登蟾窟,于今已十年。
蛟龙升碧海,鹰隼击秋天。
留滞由人事,飞腾卜子贤。
乘槎挂帆去,计日羡登仙。

牛相触 清末近现代初 · 陈肇兴
五言律诗
篮舆过斗六,四面野风颾。
山势如牛触,溪流亦虎号。
岸花随路转,岭树拂云高。
隐隐群峰外,蛟龙起怒涛。

补博士弟子纪事 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 · 陈肇兴
五言律诗
岁岁风檐里,文章困数奇。
空存天下志,才作秀才时。
卖赋怜身贱,缄书慰母慈。
鲤庭遗训在,回首一凄其。

其二
五言律诗
红榜填名后,青云得路初。
几人誇拾芥,今我幸知书。
驷马高题柱,豺狼逼倚闾。
前途传警报,仔细慎回车。

其三
五言律诗
释菜瞻先圣,衣冠一色新。
拖青欣有伴,曳白讵无人。
泮水芹初秀,官桥柳已匀。
从兹舒骥足,万里骋风尘。

乌日渡 清末近现代初 · 陈肇兴
五言律诗
溪流何处到,一望浩无涯。
浪急日光碎,云飞天势移。
茫茫迷蔗圃,淼淼失芦陂。
摇橹从兹去,孤舟似箭驰。

赖氏庄 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 · 陈肇兴
五言律诗
闻乱抛城市,迁家就友生。
数间茅屋老,十里稻畦清。
处处花依壁,家家竹作城。
呻吟吾不恶,閒步看秋耕。

其二
五言律诗
摘果穿花径,随流到稻阡。
鸟冲云外路,鱼乐水中天。
俯仰皆佳趣,行藏愧少年。
隔篱有野叟,呼饮夕阳边。

其三
五言律诗
薄暮投书馆,题诗寄草堂。
衔山红日大,出岫白云忙。
啅雀栖檐瓦,归牛浴野塘。
兴来无近远,随意宿花庄。

其四
五言律诗
结宅临流水,开门见远山。
主人能好学,稚子不偷閒。
竹下挑灯饮,花前出画看。
祗因素相惬,礼数一时删。

其五
五言律诗
雨过仍雷电,风来半晦明。
金瓜供客馔,银鲫入厨羹。
酒后偏工睡,人前欲息争。
狂吟聊过日,安坐待时平。

海外干戈起,消磨近一年。
那堪多难后,重话识君前。
缚裤参戎幕,徵歌列绮筵。
相逢须痛饮,莫负杖头钱。

其二
五言律诗
转盼又春菲,鸡虫息是非。
从军年少者,抚景念庭闱。
大吏轻裘煖,官胥快马肥。
闻鸡应起舞,不必辄思归。

其三
五言律诗
登高望烽火,落日几徘徊;
鼙鼓惊千炮,干戈念五材。
苦心参国是,泪眼不春开;
惆怅关山暮,苍茫独举杯。

其四
五言律诗
涕泣妻儿共,流离父子俱;
人谁分盗贼,地各据当途。
剽掠无完瓦,战争不用弧;
书生廑民瘼,残喘庆来苏。

清明同友人游八卦山 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 · 陈肇兴
五言律诗
偶值清明节,邀朋上翠微。
雨随啼泪下,风捲纸钱飞。
世乱邱陵变,民穷祭扫稀。
登高无限感,搔首共歔欷。
注:八卦山,彰化八景之一:「定塞望洋」。

其二
五言律诗
芳草迎游屐,青山聚哭声。
煖风薰客醉,残照背人行。
曲径穿林仄,危峰到顶平。
语来烟景暮,犹自访花卿。


共471,分24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