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詩文庫近現代张一麟(共 6 首) 七絶 321 作品不分行

人物簡介

人物简介
1867-1943.10,字仲仁,号公绂、民佣,别署大圜居士、红梅阁主。江苏吴县人。十二岁应童子试,即为秀才。光绪十一年考中举人。甲午中日海战, 清军惨败,康有为等“公车上书”,倡言变法图强,在北京成立强学会,各地也纷纷成立学会,张一麐等在苏州倡设苏学会。光绪二十九年,张一麐录取经济特科, 被分往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袁世凯处任职。宣统即位,袁世凯被放逐回籍,张也解职回乡。民国初年,复入袁幕,任总统府秘书。袁世凯改国务院为政事堂,下设六 局,张一麐被任命为机要局局长。1915年调任教育总长。1916年因不满袁世凯称帝而辞职南归。1921年,创议召开和平会议,会议失败后,不复问政 事,闲居苏州。在此期间,曾与张謇组织苏社;与李根源组织吴县善人桥农村改进社,改良农业,兴办教育;与吴荫培等创设吴中保墓会,保护乡里文化遗迹;参与 《吴县志》总纂;倡议开辟体育场、图书馆、阅报室、植物园、蚕学馆、博物馆等社会文化教育设施。“九·一八”事变后,张一麐创办《斗报周刊》,自署“江东 阿斗”,撰发刊词,号召奋起救亡图存。“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张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支援抗战。1936年“七君子”事件发生后,张多方奔走,设法营 救。“八·一三”事变后,组织抗敌后援会,捐募军需,收容难民,并与李根源着手组织“老子军”,号召全国,凡六十岁以上者,前来从军,与侵华日军决一死 战,各地耆老闻风响应,轰动全国。由于种种原因,“老子军”没有组成,但这爱国行动,对于鼓舞全国军民同仇敌忾,起到了相当的作用。从此无人不知苏州有个 张仲老,而“老子军”之名,也不胫而走,妇幼皆知。淞沪之战,抗战军士多有死伤,张一麐与李根源一起,将抗日烈士遗骸收葬于苏州善人桥,并披麻戴孝,恭送 入殡。苏州沦陷后,张一麐扮僧易服匿居于城西穹窿山穹窿禅寺(即茅蓬寺)、拈花寺等处,安置伤兵,组织抗日。经人力劝后,才最后撤离,由上海取道香港,转 赴武汉。被聘为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后又随参政会移住重庆。1943年10月,因病逝世于重庆。
七言絶句
風流文采海虞楊,萬里江山一錦囊。
花木禪房歸不得,香江紅豆亦開莊。

其二
七言絶句
每有高歌動鬼神,王侯賓客走風塵。
卅年前事彭城驛,白首重逢意更親
⑴ 民元之初,始與君識於徐州車站,時津浦車尚未夜行,以鐵橋工不甚固也。

其三
七言絶句
讀君謝朓驚人句,明鏡明朝忽少年(定庵詩意。)
猿鶴蟲沙同起舞,滿江紅唱地行仙。

老子擎天手。
到年来、婆娑风月,无心圭卣。
绣佛长斋隐人海,万事粃糠尘垢。
但甘为、哀鸿奔走。
酒肉朱门道旁骨,为郎君、积德求佳偶。
宾欲醉,筵无有。

桃花流水春深后。
见新人、心肠菩萨,同符君舅。
玉镜台前青绫幛,昧旦双双上寿。
更准备、催妆几首。
织就天孙宫样锦,问而翁、被得苍生否。
君子曰,众人母。

用九乾元见在田。
海虞瑶岛咏胡天。
武襄门第月长圆。

西洛才名称国宝,东莱博议本家传。
戴铜面具拜张仙。

挽郑汝成联 清末至民國 · 张一麟
對聯
寇恂坐镇,百姓遮留,回思持节駪征,屹然为南国长城,白叟黄童齐下泪;
岑彭有灵,罪人斯得,犹记自公燕饮,倏已成西州故事,云车风马倘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