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口吸老庞
 
一口吸西江
 
口吸西江
 
尽吸西江
 
西江吸尽

相关人物
庞蕴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一〈史传部三〉~263~2~
后之江西,参问马祖云:「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祖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典故 
面壁九年

相关人物
菩提达摩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一〈史传部三〉~29~
广州刺史萧昂具主礼迎接,表闻武帝。帝览奏,遣使赍诏迎请,当大通元年丁未岁也。十月一日至金陵。帝问曰:「朕即位已来,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纪,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师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答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又问:「如何是圣谛第一义?」师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师曰:「不识。」帝不领悟。师知机不契,是月十九日,潜回江北。十一月二十三日,届于洛阳,当后魏孝明太和十年也。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莫之测,谓之壁观婆罗门。……竞起害心,数加毒药。至第六度,以化缘已毕,传法得人,遂不复救之,端居而逝。即后魏孝明帝太和十九年丙辰岁十月五日也。
《神僧传》卷四〈达摩〉
帝不省玄旨,师知机不契,十九日遂去梁,折芦一枝渡江,二十三日北趋魏境,寻至雒邑,初止嵩山少林寺,终日面壁而坐,九年遂逝焉。
典故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卷十四〈梁诗·梁昭明太子萧统·诗·讲席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798~
法苑称嘉柰,慈园羡脩竹。灵觉相招影,神仙共栖宿。慧义比瑶琼,薰染犹兰菊。理玄方十算,功深似九筑。华水警银舟,方衢列金轴。微言绝已久,烦劳多累蓄。因兹阐慧云,欲使心尘伏。八水润焦芽,三明启群目。宝铎旦参差,名香晚芬郁。暂舍六龙驾,微袪二鼠蹙。意树发空花,心莲吐轻馥。喻斯沧海变,譬彼庵罗熟。妙智方缛锦,深词同雾縠。善学同梵爪,真言异铜腹。逶迤合盖城,葳蕤布金郁。珠华荫八溪,玉流通九谷。青禽乍下上,云雁飞翻覆。高谈属时胜,寡闻终自恧。日丽鸳鸯瓦,风度蜘虫厨屋。落蘤散远香,霏云卷遥族。旷济同象园,中乘如伫独。后燄难坚明,初心易惊缩。应当离花水,无令乖七木。投岩不足贵,棘林安可宿。器月希留影,心灰庶方扑。视爱同采蜂,游善如原菽。八邑仙人山,四宝神龙澳。药树永繁稠,禅枝讵凋摵。以兹说闻道,庶此优驰逐。愿追露宝车,脱屣亲推毂。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二〈史传部四〉~354~
意树发空花,心莲吐轻馥。喻斯沧海变,譬彼庵罗熟。
典故
匡山古社
  
宗炳社
 
林中杜
 
社中人
   
西方社
 
相关人物
慧远(东晋)
 
宗炳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二十六〈净土立教志·莲社七祖·法师慧远 〉 ~26~2~
伊大敬感乃为建刹,名其殿曰神运。以在永师舍东故号东林,时太元十一年也,此山仪形九叠峻耸天绝,而所居尽林壑之美,背负炉峰旁带瀑布,清流环阶白云生栋别营禅室最居静深。凡在瞻履神清气肃,师闻天竺佛影是佛昔化毒龙瑞,欣感于怀。后因耶舍律士述光相,乃背山临流营筑龛室。淡采图写望如烟雾,复制五铭刻于石。江州太守孟怀玉、别驾王乔之、常侍张野、安太守殷隐、黄门毛修之、主簿殷蔚、参军王穆夜、孝廉范悦之、隐士宗炳等。咸赋铭先是寻阳陶侃刺广州,渔人见海中有神光,网之得金像文殊,志云阿育王所造。后商人于海东获一圆光,持以就像若弥缝然,侃以送武昌寒溪主僧僧珍,常往夏口夜梦,寺火而此像室独有神护,驰还寺果焚像室果存。及侃移督江州,迎像将还至舟而溺,荆楚为之谣曰:「陶惟剑雄像以神标,云翔泥宿邈何遥遥。」可以诚至难以力招,及寺成师至江上虔祷之。像忽浮出,遂迎至神运殿,造重阁以奉之,因制文殊瑞像赞。尝谓诸教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既而谨律息心之士,绝尘清信之宾,不期而至者,慧永、慧持、道生、昙顺、僧睿、昙恒、道炳、昙诜、道敬、佛驮耶舍、佛驮跋陀罗、名儒刘程之、张野、周续之、张诠、宗炳、雷次宗等。结社念佛,世号十八贤。复率众至百二十三人,同修净土之业,造西方三圣像建斋立誓,令刘遗民著发愿文。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二十六〈净土立教志·不入社诸贤传〉 ~269~3~
时远法师与诸贤结莲社以书招渊明。……谢灵运,祖玄有功室,灵运为康乐公主孙,龚封康乐公。文章为江左第一尝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寻山陟岭必造幽峻,至庐山一见远公,肃然心伏,乃即寺筑台翻涅槃经,凿池植白莲,时远公诸贤同修净土之业,因号白莲社。

例句

使君匡岳近,终作社中人。 周贺 投江州张郎中

闻结西方社,尚书待远公。 姚合 送澄江上人赴兴元郑尚书招

西方知有社,未得与师还。 崔子向张署归登 送惟详律师自越之义兴

高会枣树宅,清言莲社僧。 戴叔伦 赴抚州对酬崔法曹夜雨滴空阶五首

自笑未曾同逸步,终非宗炳社中人。 李咸用 和彭进士秋日游靖居山寺

如今再结林中社,可羡当年会里人。 李涉 游西林寺

自负心机四十年,羞闻社客山中篇。 李渤 喜弟淑再至为长歌

究竟相依何处好,匡山古社足烟霞。 权德舆 惠上人房宴别

或结西方社,师游早晚回。 权德舆 送文畅上人东游

更喜开缄销热恼,西方社里旧相亲。 权德舆 酬灵彻上人以诗代书见寄(时在荐福寺坐夏)

明月清风宗炳社,夕阳秋色庾公楼。 贯休 山居诗二十四首

凭将西社意,一说向荀陈。 贯休 送姚洎拾遗自江陵幕赴京

终须结西社,此县似柴桑。 贯休 题方公院寄夏侯明府

还须结西社,来往悉诸侯。 贯休 题淮南惠昭寺律师院

顷为弟子曾同社,今忝星郎更契缘。 郑谷 宜春再访芳公言公幽斋写怀叙事因赋长言

早晚却还宗炳社,夜深风雪对禅床。 陆龟蒙 和访寂上人不遇

还同莲社客,联唱绕香灯。 齐己 勉诗僧

典故
问米价
 
卢陵米价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一〈史传部三〉~240~3~
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庐陵米作么价?」师既付法石头,唐开元二十八年庚辰十二月十三日,升堂告众跏趺而逝。僖宗谥弘济禅师归真之塔
典故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一〈史传部三〉~90~
弓城内有故基,净饭王正殿也。上建精舍,中作王像。其侧不远有故基,摩诃耶夫人寝殿也。上建精舍,中作夫人之像。其侧精舍,是释迦菩萨降神母胎处,中作菩萨降神之像。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三〈事汇部上〉~500~2~
《因果经》云:「尔时菩萨欲降母胎,即乘六牙白象发兜率宫。无量诸天作诸妓乐,烧众名香散天妙华,随菩萨满虚空中,放大光明普照十方,以四月八日明星出时降神母胎。于时,摩耶夫人于眠寤之际,见菩萨乘六牙白象腾虚而来,从右胁入,身现于外,如处琉璃。夫人体安快乐,如服甘露。」
典故
彭泽横琴
 
意在无弦
 
没弦琴
 
渊明琴中趣
 
无弦
   
琴中得趣,弦上何劳声
 
琴无弦
 
空抚余徽
   
陶琴不要弦
 
陶琴无弦
 
陶翁琴
 
相关人物
陶潜


《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陶潜〉
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无弦,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四十九〈史传部一〉
陶潜,字渊明。……性不解音,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简释

无弦琴:喻自寻乐趣,或喻意趣高雅,或表示弦外情味。唐白居易《丘中有一士》之二:“行披带索衣,坐拍无弦琴。”


例句

陶令若能兼不饮,无弦琴亦是沽名。 司空图 书怀

五柳先生自识微,无言共笑手空挥。 司空图 歌者十二首

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 李白 戏赠郑溧阳

抱琴时弄月,取意任无弦。 李白 赠崔秋浦三首

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 李白 赠临洺县令皓弟

但有无弦琴,共君尽尊中。 王昌龄 赵十四兄见访

不慕尊有酒,不慕琴无弦。慕君遗荣利,老死此丘园。 白居易 访陶公旧宅

有琴不张弦,众星列梧桐。 聂夷中 题贾氏林泉

垆中有酒文园会,琴上无弦靖节家。 陆龟蒙 奉和袭美夏景冲淡偶作次韵二首

典故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一〈史传部三〉~404~2~
师良久又曰:「上至诸佛,下至含识,共个真心,且阿那个是诸人心。莫是情与无情共一体么?恁么见解,何似三家村里?」
《苏轼诗集》卷二十七〈用旧韵送鲁元翰知洺州〉
我在东坡下,躬耕三亩园。君为尚书郎,坐拥百吏繁。鸣蛙与鼓吹,等是谷物喧。永谢十年旧,老死三家村。惟君绨袍信,到我雀罗门。缅怀故人意,欲使薄夫敦。新年对宣室,白首代尧言。相逢问前辈,所见多后昆。道馆虽云乐,冷卿当复温。还持刺史节,却驾朱轮轩。黄发方用事,白须宜少存。嗣圣真生知,拯民如救燔。初囚羽渊魄,尽返湘江魂。坐忧东郡决,老守思王尊。北流桑柘没,故道尘埃翻。知君一寸心,可敌千步垣。流亡自栖止,老幼忘崩奔。得闲闭阁坐,勿使道眼浑。聊乘应舍筏,直溯无生源。归来成二老,夜榻当重论。
典故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四十九〈史传部一〉~26~3~
尝谓诸教三昧其名甚众,功高易进念佛为先,既而谨律息心之士,绝尘清信之宾,不期而至者:慧永、慧持、道生、昙顺、僧睿、昙恒、道炳、昙诜、道敬、佛驮耶舍、佛驮跋陀罗、名儒刘程之、张野、周续之、张诠、宗炳、雷次宗等,结社念佛,世号十八贤。复率众至百二十三人,同修净土之,造西方三圣像建斋立誓,令刘遗民著〈发愿文〉。而王乔之等,复为〈念佛三昧诗〉以见志。
《全唐诗》卷八百四十四〈题东林十八贤真堂〉
白藕花前旧影堂,刘雷风骨画龙章。共轻天子诸侯贵,同爱吾师一法长。陶令醉多招不得,谢公心乱入无方。何人到此思高躅,岚点苔痕满粉墙。
典故

《后汉书》卷八十八〈西域传·天竺〉~292~
天竺国一名身毒,在月氏之东南数千里。俗与月氏同,而卑湿暑热。其国临大水。乘象而战。其人弱于月氏,脩浮图道,不杀伐,遂以成俗。从月氏、高附国以西,南至西海,东至磐起国,皆身毒之地。身毒有别城数百,城置长。别国数十,国置王。虽各小异,而俱以身毒为名,其时皆属月氏。月氏杀其王而置将,令统其人。土出象、犀、瑁、金、银、铜、铁、铅、锡,西与大秦通,有大秦珍物。又有细布、好毾、诸香、石蜜、胡椒、姜、黑盐……和帝时,数遣使贡献,后西域反畔,乃绝。至桓帝延熹二年、四年,频从日南徼外来献……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遂于中国图画形像焉。楚王英始信其术,中国因此颇有奉其道者。后桓帝好神,数祀浮图、老子,百姓稍有奉者,后遂转盛。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一〈史传部三〉~875~2~
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印度之人随地称国。殊方异俗遥举总名。语其所美谓之印度。印度者。唐言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称。言诸群生轮回不息。无明长夜莫有司晨。其犹白日既隐宵烛斯继。虽有星光之照。岂如朗月之明。苟缘斯致因而譬月。良以其土圣贤继轨导凡御物如月照临。由是义故。谓之印度。印度种姓族类群分。而婆罗门特为清贵。从其雅称传以成俗。无云经界之别。总谓婆罗门国焉。
典故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一〈史传部三〉~923~
曷罗阇姞利呬城,唐言王舍。外郭已坏无复遗堵,内城虽毁基址犹峻。周二十馀里,面有一门。初频毗娑罗王都。在上宫城也。编户之家频遭火害。一家纵逸四邻罹灾,防火不暇资产废业,众庶嗟怨不安其居。王曰:「我以不德下民罹患,修何德可以禳之?」群臣曰:「大王,德化邕穆政教明察。今兹细民不谨致此火灾,宜制严科以清后犯。若有火起,穷究先发,罚其首恶,迁之寒林。寒林者弃尸之所,俗谓不祥之地,人绝游往之迹。今迁于彼同夫弃尸,既耻陋居当自谨护。」王曰:「善。宜遍宣告居人。」顷之王宫中先自失火。谓诸臣曰:「我其迁矣,乃命太子监摄留事,欲清国宪故迁居焉。时吠舍釐王闻频毗娑罗王野处寒林,整集戎旅,欲袭不虞。边候以闻。乃建城邑,以王先舍于此,故称王舍城也。」

例句

大唐国里千年圣,王舍城中百亿身。 广宣 驾幸圣容院应制

典故
为汝脱狐身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四十八〈诸宗部五〉~293~
百丈和尚,凡参次有一老人,常随众听法,众人退老人亦退。忽一日不退,师遂问:「面前立者复是何人?」老人云:「诺某甲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某甲对云:『不落因果。』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遂问:「大修行底人还落因果也无?」师云:「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云:「某甲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告和尚,乞依亡僧事例。」师令无维那白槌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言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人病,何故如是?」食后只见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火葬。
典故
吸了西江
 
吸尽西江
 
西江一吸干

相关人物
庞蕴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一〈史传部三〉~263~2~
襄州居士庞蕴者,冲州衡阳县人也。字道玄,世以儒为业,而居士少悟尘劳志求真谛。唐贞元初,谒石头和尚,忘言会旨,复与丹霞禅师为友。一日石头问曰:「子自见老僧已来,日用事作么生?」对曰:「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复呈一偈云:「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般柴。」石头然之。曰:「子以缁耶?素耶?」居士曰:「愿从所慕。」遂不剃染。后之江西,参问马祖云:「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祖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典故
眼中花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十四〈梁昭明太子萧统·诗〉~798~
法苑称嘉柰,慈园羡脩竹。灵觉相招影,神仙共栖宿。慧义比瑶琼,薰染犹兰菊。理玄方十算,功深似九筑。华水警银舟,方衢列金轴。微言绝已久,烦劳多累蓄。因兹阐慧云,欲使心尘伏。八水润焦芽,三明启群目。宝铎旦参差,名香晚芬郁。暂舍六龙驾,微袪二鼠蹙。意树发空花,心莲吐轻馥。喻斯沧海变,譬彼庵罗熟。妙智方缛锦,深词同雾縠。善学同梵爪,真言异铜腹。逶迤合盖城,葳蕤布金郁。珠华荫八溪,玉流通九谷。青禽乍下上,云雁飞翻覆。高谈属时胜,寡闻终自恧。日丽鸳鸯瓦,风度蜘虫厨屋。落蘤散远香,霏云卷遥族。旷济同象园,中乘如伫独。后燄难坚明,初心易惊缩。应当离花水,无令乖七木。投岩不足贵,棘林安可宿。器月希留影,心灰庶方扑。视爱同采蜂,游善如原菽。八邑仙人山,四宝神龙澳。药树永繁稠,禅枝讵凋摵。以兹说闻道,庶此优驰逐。愿追露宝车,脱屣亲推毂。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二《史传部四》~354~
意树发空花。心莲吐轻馥。喻斯沧海变。譬彼庵罗熟。
典故
一尘不染
 
一点红尘不染

相关人物
神秀


《大正新脩大藏经》卷五十一〈史传部三〉~29~2~
上座神秀。乃于廊壁书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遣有尘埃。」师因经行忽见此偈,知是神秀所述,乃赞叹曰:「后代依此修行亦得胜果。」其壁本欲令处士卢珍绘楞伽变相,及见题偈在壁,遂止不画各令诵念。能在碓坊忽聆诵偈,乃问同学,是何章句。同学曰:「汝不知和尚求法嗣,令各述心偈,此则秀上座所述,和尚深加叹赏,必将付法传衣也。」能曰:「其偈云何?」同学为诵。能良久曰同学。诃曰:「庸流何知勿发狂言!」能曰:「子不信耶?愿以一偈和之。」同学不答相视而笑。能至夜密告一童子引至廊下,能自秉烛,令童子于秀偈之侧写一偈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假拂尘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