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彙、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把茅


《大正新脩大藏經》卷五十一〈史傳部三〉~37~3~
溈山問眾:「還識遮阿師也無?」眾曰:「不識。」溈曰:「是伊將來有把茅蓋頭罵佛罵祖去。」在師住澧陽三十年,屬唐武宗廢教,避難於獨浮山之石室。
典故
東林社
  
社結廬山
 
結社中蓮
 
相關人物
慧遠(東晉)


《大正新脩大藏經》卷四十九〈史傳部一〉~270~
謝靈運,祖玄有功晉室。靈運為康樂公主孫,龔封康樂公,文章為江左第一。嘗著木屐,上山則去前齒,下山則去後齒。尋山陟嶺,必造幽峻。至廬山,一見遠公,肅然心伏。乃即寺築臺翻《涅槃經》,鑿池植白蓮。時遠公諸賢同修淨土之業,因號白蓮社。靈運嘗求入社,遠公以其心雜而止之。
典故 
木杯經
 
杯中渡
  
泛杯
  
浮杯渡
 

《大正新脩大藏經》卷五十〈史傳部三〉~390~2~
杯度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度水,因而為目。初見在冀州,不修細行,神力卓越,世莫測其由來。嘗於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像,度竊而將去,家主覺而追之,見度徐行,走馬逐而不及。至孟津河,浮木杯於水,憑之度河,無假風棹,輕疾如飛,俄而度岸達于京師。
《高僧傳》卷十
杯渡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渡水,因而為目。初見在冀州,不脩細行,神力卓越,世莫測其由來。嘗于北方寄宿一家,家有一金象,度竊而將去。家主覺而追之,見度徐行,走馬逐而不及。至孟津河,浮木杯於水,憑之度河,無假風棹,輕疾如飛,俄而度岸,達於京師。
《大正新脩大藏經》卷五十三〈事彙部上〉~57~2~
西晉杯度沙門,不知何許人,出自冀州,年可七十許,隱匿姓字,不甚修行,時人未重也。嘗寄宿一家,家有金像,杯度晨興,輒持而去。主人策馬追之,度自徐行,而騎走不及。至河,乘一小杯,以過孟津。因號曰杯度。

簡釋

杯渡:喻指高僧。唐杜甫《题玄武掸师屋壁》:“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例句

惆悵湘江水,何人更渡杯。 劉長卿 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寺過法崇禪師故居

滄溟分故國,渺渺泛杯歸。 吳融 送僧歸日本國

木杯能渡水,鐵缽肯降龍。 戴叔倫 贈行腳僧

何日更攜手,乘杯向蓬瀛。 李白 贈僧崖公

岩種朗公橘,門深杯渡松。 李白 送通禪師還南陵隱靜寺

錫飛常近鶴,桮度不驚鷗。 杜甫 題玄武禪師屋壁

煙水浮杯渡,雲山只履行。 牟融 送僧

掛錫十年棲蜀水,浮杯今日渡漳濱。 裴休 贈黃蘖山僧希運

典故
不用道林錢
 
不費青蚨買
 
作意買山
 
支公計
 
支遁不惜錢
 
無錢買山
 
西山買白雲
  
買山巢由笑
 
買山歸老
 
買山而隱
 
買山貲
   
買峰
 
買得前山
 
買青山
 
賣山
 
道林錢
 
錢買山

相關人物
支遁
 
深公


《世說新語》下卷下《排調》
「支道林因人就深公買印山,深公答曰:『未聞巢、由買山而隱。』」
《大正新脩大藏經》卷五十〈史傳部二〉~348~
支遁遣使求買仰山之側沃洲小嶺,欲為幽棲之處。潛答云:「欲來輒給,豈聞巢、由買山而隱遁。」

例句

沃洲能共隱,不用道林錢。 劉長卿 初到碧澗招明契上人

支遁初求道,深公笑買山。 孟浩然 宿立公房

於焉已是忘機地,何用將金別買山。 朱慶餘 歸故園

失意因休便買山,白雲深處寄柴關。 李涉 山居送僧

巢父將許由,未聞買山隱。 李白 北山獨酌寄韋六

從亂移家擬傍山,今來方辦買山錢。 杜荀鶴 亂後山居

從此萬緣都擺落,欲攜妻子買山居。 白居易 端居詠懷

停橈橫水中,舉目孤煙外。借問吳溪人,誰家有山賣。 蔡京 假節邕交道由吳溪

須尋最近碧霄處,擬倩和雲買一峰。 陸暢 送獨孤秀才下第歸太白山

終當學支遁,買取個青山。 齊己 渚宮莫問詩一十五首之四

王維愛甚難拋畫,支遁高多不惜錢。 齊己 題鄭郎中谷仰山居

典故
園主布金
 
地布金
 
布地有黃金
 
布地金
 
布金
  
祇園布金
   
長者金先布


《藝文類聚》卷六十五〈產業部上·園〉~60~
《法顯記》曰:宿衛精舍東北六百里,毗舍佉母作精舍,請佛及借此處,故在秖洹舍大園落,有二門。一門東向,一北向,此園即須達長者布金錢買地處也。精舍當中央,佛住此處最久。說法度人,經行坐處,亦盡起塔,皆有名字。
《大正新脩大藏經》卷五十一〈史傳部三〉~899~2~
善施長者仁而聰敏積而能散。拯乏濟貧哀孤恤老。時美其德號給孤獨焉。聞佛功德深生尊敬。願建精舍請佛降臨。世尊命舍利子隨瞻揆焉。唯太子逝多園地爽塏。尋詣太子具以情告太子。戲言金遍乃賣。善施聞之心豁如也。即出藏金隨言布地。有少未滿。太子請留曰。佛誠良田。宜植善種。即於空地建立精舍。世尊即之告阿難曰。園地善施所買。林樹逝多所施。二人同心式崇功業。自今已去應謂此地為逝多林給孤獨園
《漢武帝故事》~345~
王母遣使謂帝曰:『七月七日我當暫來。』帝至日,埽宮內,然九華燈。七月七日,上於承華殿齋,日正中,忽見有青鳥從西方來集殿前。上問東方朔,朔對曰:『西王母暮必降尊像上宜灑掃以待之。』上乃施帷帳,燒兜末香,香,兜渠國所獻也,香如大豆,塗宮門,聞數百里;關中嘗大疫,死者相係,燒此香,死者止。是夜漏七刻,空中無雲,隱如雷聲,竟天紫色。有頃,王母至:乘紫車,玉女夾馭,載七勝履玄瓊鳳文之?,青氣如雲,有二青鳥如烏,夾侍母旁。
典故
依佛影
 
從鴿繞
  
棲影鴿
 
禪枝怖鴿
 
鴿棲佛影


《大正新脩大藏經》卷五十三〈事彙部上〉~82~3~
又《智度論》云:「舍利弗雖復聰明,然非一切智。於佛智中譬如嬰兒,如阿婆檀那經中。佛在祇桓住,晡時經行,舍利弗從佛經行。是時有鷹逐鴿,鴿飛來佛邊住,佛經行過之,影覆鴿上,鴿身安隱,甫畏即除,不復作聲。後舍利弗影到鴿,便作聲,顫甫如初。」
典故
一燈傳立雪
 
少林立雪
 
師門立雪
 
庭雪到腰
 
慧可忍寒
 
大雪庭中呆立
 
立深雪
 
立門外雪
 
相關人物
僧神光
 
僧慧可


《大正新脩大藏經》卷五十一〈史傳部三〉~29~2~
時有僧神光者。曠達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覽群書善談玄理。每歎曰。孔老之教禮術風規。莊易之書未盡妙理。近聞。達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遙。當造玄境。乃往彼晨夕參承。師常端坐面牆。莫聞誨勵。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濟饑。布髮掩泥投崖飼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堅立不動。遲明積雪過膝。師憫而問曰。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光悲淚曰。惟願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群品。
《景德傳燈錄》卷三〈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
十一月二十三日屆于洛陽當後魏孝明太和十年也。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人莫之測。謂之壁觀婆羅門。時有僧神光者。曠達之士也。久居伊洛。博覽群書善談玄理。每歎曰。孔老之教禮術風規。莊易之書未盡妙理。近聞。達磨大士住止少林。至人不遙。當造玄境。乃往彼晨夕參承。師常端坐面牆。莫聞誨勵。光自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濟饑。布髮掩泥投崖飼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其年十二月九日夜天大雨雪。光堅立不動。遲明積雪過膝。師憫而問曰。汝久立雪中。當求何事。光悲淚曰。惟願和尚慈悲。開甘露門廣度群品。師曰。諸佛無上妙道。曠劫精勤。難行能行非忍而忍。豈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勞勤苦。光聞師誨勵。潛取利刀自斷左臂。置于師前。師知是法器。乃曰。諸佛最初求道為法忘形。汝今斷臂吾前。求亦可在。師遂因與易名曰慧可。
典故
豆爆生蓮撥寒灰


《大正新脩大藏經》卷五十一〈史傳部三〉~36~3~
杭州佛日和尚初遊天台山,嘗曰:「如有人奪得我機者即我師矣。」尋抵于江西謁雲居膺和尚,作禮而問曰:「二龍爭珠誰是得者?」雲居曰:「卸卻業身來相見。」對曰:「業身已卸。」曰:「珠在什麼處?」師無對。師乃投誠入室,便禮雲居為師。後參夾山,才入門見維那。維那曰:「此間不著後生。」師曰:「某甲暫來禮謁和尚不宿。」維那白夾山,夾山許見。未陞階便問:「什麼處來?」師曰:「雲居來。」曰:「即今在什麼處?」師曰:「在夾山頂上。」曰:「老僧行年在坎五鬼臨身。」師乃上階禮拜。夾山又問:「闍梨與什麼人為同行?」師曰:「木上座。」曰:「他何不來相看?」師曰:「和尚看他有分。」曰:「在什麼處?」師曰:「在堂中。」夾山便共師下到堂中。師遂去取得柱枝擲于夾山面前。夾山曰:「莫從天台得來否?」師曰:「非五嶽之所生。」曰:「莫從須彌山得來否?」師曰:「月宮亦不逢。」曰:「恁麼即從他人得也?」師曰:「自己尚是冤家,從人得堪作什麼?」曰:「冷灰裏有一粒豆子爆。」
《維摩詰所說經》卷下〈佛道品〉
火中生蓮花,是可謂希有。在欲而行禪,希有亦如是。
《大正新脩大藏經》卷五十一〈史傳部三〉~264~
潭州溈山靈祐禪師者,福州長谿人也,姓趙氏。年十五辭親出家,依本郡建善寺法常律師剃髮,於杭州龍興寺受戒,究大小乘經律。二十三遊江西參百丈大智禪師。百丈一見許之入室,遂居參學之首。一日侍立,百丈問誰?師曰:「靈祐。」百丈云:「汝撥鑪中有火否?」師撥,云:「無火。」百丈躬起,深撥,得少火,舉以示之云:「此不是火?」師發悟禮謝,陳其所解。百丈曰:「此乃暫時岐路耳。經云:『欲見佛性當觀時節因緣,時節既至,如迷忽悟,如忘勿憶,方省己物不從他得·』」
典故
亂石聽
 
人那不如石
 
對石說莖
  
生公說法
 
石猶頑
 
說法生公

相關人物
竺道生


《大正新脩大藏經》卷四十九〈史傳部一〉~266~
師被擯南還入虎丘山,聚石為徒,講《涅槃經》,至闡提處,則說有佛性,且曰:「如我所說,契佛心否?」群石皆為點頭。
典故
相關人物
慧遠(東晉)


《大正新脩大藏經》卷五十〈史傳部三〉~357~3~
時有沙門慧永,居在西林,與遠同門舊好,遂要遠同止。永謂刺史桓伊曰:「遠公方當弘道,今徒屬已廣而來者方多,貧道所棲褊狹,不足相處,如何?」桓乃為遠復於山東更立房殿,即東林是也。

例句

下馬二林寺,翛然進輕策。 白居易 春遊二林寺

典故
法筵龍象


《大正新脩大藏經》卷五十一〈史傳部三〉~390~
筠州洞山普利院第八世住清稟禪師,泉州仙遊人也,姓李氏。幼禮中●院鴻謐為師,年十六福州太平寺受戒。初詣南嶽參惟勁頭陀未染指。及抵韶陽禮祖塔迴造雲門。雲門問曰:「今日離什麼處?」曰:「慧林。」雲門舉拄杖曰:「慧林大師恁麼去,汝見麼?」曰:「深領此問。」雲門顧左右微笑而已,師自此入室印悟。乃之金陵,國主李氏請居光睦。未幾復命入澄心堂,集諸方語要,經十稔迎住洞山。開堂日,維那白槌曰:「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師曰:「也好消息,只恐汝錯會。」
典故
修羅戰
 
修羅拒
 
孔避修羅
 
縛修羅
 
藕孔修羅避
 
藕孔刀兵
 
藕絲幾孔
 
藕絲遁


《大正新脩大藏經》卷五十三〈事彙部上〉~309~3~
又《長阿含經》云:「阿修羅大有威力,而生念:言此忉利天王及日月諸天行我頭上,誓取日月,以為耳璫,漸大瞋恚,加欲捶之。即命舍摩梨、毘摩質多二阿修羅王及諸大臣,各辦兵仗,往與天戰。時難陀,跋難陀二大龍王身繞須彌,周圍七匝,山動雲布,以尾打水,大海浪灌須彌。忉利天曰:『修羅欲戰矣。』」
《大正新脩大藏經》卷五十三〈事彙部上〉~30~
父聞此語心生瞋恚,即與四兵往攻。帝釋立大海水,踞須彌山頂,九百九十九手,同時俱作,撼喜見城,搖須彌山,四大海水,一時波動。帝釋驚怖,靡知所。時宮有神,白天王言,莫大驚怖,過去佛說般若波羅蜜,王當誦持,鬼兵自碎。是時帝釋坐善法堂,燒眾名香發大誓願,般若波羅蜜是大明,是無上,是無等等,審實不虛,我持此法,當成佛道令阿修羅自然退散。作是語時,於虛空中有刀輪,帝釋功德故,自然而下當阿修羅上,時阿修羅耳鼻手足一時盡落,令大海水赤如珠,時阿修羅即便驚怖,遁走無處,入藕絲孔。
《全宋詩》卷一千二十四〈補陀巖頌〉~78~
脩羅身量等須彌,入藕絲孔逃追北。補陀巖下不戰人,八萬魔軍皆解甲。
典故

《大正新脩大藏經》卷五十三〈事彙部上〉~550~2~
過去世時,有河中草,有龜於中住止。時有野干,飢行覓食,遙見龜蟲,疾來捉取。龜蟲見來即便藏六,野干守伺,冀出頭足,欲取食之。久守龜蟲,永不出頭,亦不出足。野干飢乏,瞋恚而去。諸比丘汝等,今日亦復如彼。知魔波旬常伺汝便,冀汝眼著於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著觸,意念法,欲令出生染著六境,是故比丘汝等,今日常當執持眼律儀住,執持眼根律儀,惡魔波旬不得其便,隨出隨緣,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於其六根若出若緣,不得其便。猶如龜蟲,野干不得其便。爾時世尊,即說偈言:「龜蟲畏野干,藏六於殼內,比丘善攝心,密藏諸覺想,不依不甫彼,覆心勿言說。」

簡釋

龟藏六:喻为避祸而不出头。唐陈陶《题僧院紫竹》:“从来道生一,况伴龟藏六。”

典故
黃金布地


《大正新脩大藏經》卷五十一〈史傳部三〉~899~2~
城南五六里有逝多林,是給孤獨園,勝軍王大臣善施為佛建精舍。昔為伽藍,今已荒廢。東門左右各建石柱,高七十餘尺。左柱鏤輪相於其端,右柱刻牛形於其上,並無憂王之所建也。室宇傾圮唯餘故基,獨一磚室巋然獨在。中有佛像,昔者如來昇三十三天為母說法之後。勝軍王聞出愛王刻檀像佛乃造此像。善施長者仁而聰敏,懁而能散,拯乏濟貧,研孤恤老,時美其德,號給孤獨焉。聞佛功德,深生尊敬,願建精舍,請佛降臨,世尊命舍利子隨瞻揆焉。唯太子逝多園地爽?。尋詣太子,具以情告。太子獻言:「金遍乃賣。」善施聞之,心豁如也,即出藏金,隨言布地。有少未滿,太子請留曰:「佛誠良田,宜植善種。」即于空地建立精舍,世尊即之,告阿難曰:「園地善施所買,林樹逝多所施,二人同心,式崇功業。自今已去,應謂此地為逝多林給孤獨園。」
典故

《大正新脩大藏經》卷五十〈史傳部三〉~357~
竺道壹姓陸,吳人也。少出家貞正有學業,而晦跡隱智,人莫能知。